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~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,供君解闷~
有一个曾经以卖鞋为生的皇族宗室,是亡国之君的堂叔,乱世中遇到机会,掌握兵权,一度割据称帝。
这个剧本是不是挺眼熟的?
不过这个“皇叔”不姓刘,而是胡人,还是胡人中人气颇强的慕容氏。
公元370年,前秦灭亡前燕,慕容家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宣告覆灭,苻坚把前燕末代皇帝慕容暐以下的鲜卑宗室贵族四万多人,一口气全部迁到长安。
亡国之后,自然没有什么优待,很多前两年还鲜衣鼎食的豪族,在手头那点钱财花完后,只能自谋生路。其中就有个叫慕容永的,他的祖父是前燕开国君主的叔叔,算下来他也是慕容暐的堂叔,属于皇族旁支。
在前燕,慕容永应该过得还可以,但到长安后没多久就陷入贫困,只能跟妻子一起,在长安街市中以卖靴子为生。
整个慕容家族的转折点出现在383年,淝水之战中,前秦惨败,苻坚一生积累的威望瞬间大跌,当年被他信任,被他重用的人们纷纷举起了叛旗。
384年正月,慕容垂在邺城起兵,割据河北,封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,但暂时没有称帝。
同年三月,慕容泓收拢关中的鲜卑人,起兵造反,以仍在长安的慕容暐为皇帝,称慕容垂为丞相,史称西燕。
同年六月,慕容泓因残暴无恩,被部下杀死,他的弟弟慕容冲上位,自称皇太弟,仍然以慕容暐为皇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慕容泓起兵后,先后击败和杀死了苻坚的两个儿子,哪怕这种情况下,苻坚都没有迁怒于慕容暐。但慕容暐却野心勃勃,联合长安城内的鲜卑人,试图刺杀苻坚,阴谋败露后,苻坚大怒,诛杀了忘恩负义的慕容暐。
慕容暐被杀,慕容冲顺理成章自立为皇帝,长安城大批的鲜卑人出逃,投奔慕容冲,慕容永也在其中,因为他皇族的身份,慕容永得到了一个“小将”的官职。
苻坚数次发兵征讨慕容冲,其中大将杨定的两千余名骑兵战力凶悍,大败西燕兵马,俘获西燕将士一万余人。慕容冲不是杨定的对手,彷徨无措时,慕容永献计,挖了大量的陷马坑,让杨定骑兵无法自如来去,稳住了军心和士气。凭借这份功劳,慕容永在西燕国中崭露头角,逐步升迁为黄门郎。
385年,慕容冲攻破长安,他畏惧慕容垂的强悍,又贪恋长安的舒适,不敢率军东去与慕容垂汇合,就命令军队在长安驻扎,修建宫殿。
386年正月,慕容垂正式称帝,建立后燕。他不再承认西燕对他的册封,慕容家的两个国家正式决裂。
386年二月,西燕军中的鲜卑人都想要回归前燕故土,见慕容冲始终不肯同意,将军段随和韩延就动手杀死了慕容冲,以段随为燕王,准备东归。
但是段随不是慕容家的人,他的上位激起了所有慕容氏的不满,慕容永得到了出头的机会,他与左仆射慕容恒一起,联络了军中其他慕容家的人,于当年三月发动袭击,杀死了段随和韩延。
事成之后,慕容永等人拥立前燕皇帝慕容皝的孙子慕容凯为新的西燕皇帝,慕容永升为武卫将军。慕容凯自己知道上位的关键原因,他不敢犹豫,即位后没多久,便下诏率领鲜卑族男女三四十万人,带上了皇帝的各种礼器,从长安出发东去。
行军路上,慕容恒的弟弟慕容韬“擅自”杀死了慕容凯,理由未知。慕容恒对弟弟的行为表示“愤怒”,转头就拥立了慕容冲的儿子,慕容瑶为新的西燕皇帝。
考虑到慕容冲死的时候才二十八岁,慕容瑶估计当时也就十岁不到,是个没有威望和话语权的小孩子。慕容恒和慕容韬的操作意图就很明显了,他们将成年皇帝换成未成年皇帝,这样他们兄弟俩的话语权就得到了极大的增强,可以尝试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逐步掌握西燕全部的军务和政务。
慕容冲自然不乐意就这么靠边站,他反应迅速,拉上了同为武卫将军的刁云,以慕容韬弑君的罪名,发兵征讨慕容韬。西燕的大臣们也都不满慕容恒兄弟擅自废立的行为,纷纷转投到慕容永身边,慕容永连战连胜,抓住并杀死了慕容瑶。
史书没记载慕容恒兄弟的下场,但慕容瑶这个西燕皇帝都死了,他们俩人估计不是被俘虏后斩杀,也是死在了乱军之中。
杀掉慕容瑶后,慕容永拥立慕容泓的儿子,慕容忠为新的皇帝。以平叛拥立的大功劳,慕容永一跃成为西燕的太尉、尚书令,晋爵为河东公。
处理完内部事务,西燕一行人再度出发,走到并州闻喜附近时,却接到了慕容垂称帝的消息,他们立即停下了脚步,不敢再去跟慕容垂汇合,就在当地修建城池,保全自身。
或许是担心慕容垂发兵来攻,或许是不乐意头上还有个上司,仅仅过了两个月不到,386年六月,刁云就动手杀死了慕容忠,“强行”拥立慕容永为大都督、大将军、大单于、河东王。慕容永上位后,立即派人向慕容垂称臣。
从386年二月到六月,半年不到的时间,西燕先后换了五个君主,即慕容冲、段随、慕容凯、慕容瑶和慕容忠,其中慕容冲被段随杀死,慕容凯被慕容韬杀死,其余的三个君主,都是被慕容永所杀。轮君主更换的频率,和臣子弑杀君主的频率,西燕和慕容永在五千年历史里面都算是独一号的水准。
当年十月,慕容永与进驻平阳的前秦皇帝符丕大战,击败了王猛的儿子王永率领的大军,攻占了重镇长子,迫使符丕放弃山西。一时间慕容永名声大振,信心爆棚。慕容永感觉自己的能力和军力不逊色于慕容垂,便决定称帝,以长子为京城。
既然称帝,那就等于跟慕容垂翻脸,慕容永下令搜捕西燕国内所有的慕容垂和慕容儁(前燕第一个称帝的君主,慕容垂的兄长)的后代,一旦抓到,无论男女,全部诛杀。
鲜卑皇族都被苻坚迁到长安,后燕和西燕相继立国后,鲜卑皇族觉得两边都是亲戚,往前数三四代是同一个祖宗,跟谁混都一样,西燕又一直往东去,便没有几个人脱离大队伍去投奔慕容垂,结果慕容儁和慕容垂的后代绝大部分都在这一次屠杀中丧命,只有慕容垂的孙子慕容盛等寥寥三人,年纪不大且反应机敏,得以逃出生天。
虽然被杀了许多后代,但慕容垂不愧是乱世豪杰,并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,他知道身边的大敌很多,不能因为仇恨就跟慕容永刀兵相见,便权当不知道此事,继续调兵遣将,与周边前秦的宗室势力交战,扩大和稳固后燕的地盘。
论法统和实力,慕容永都不如慕容垂,他清楚必须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,才能在慕容垂腾出手来后,保住西燕皇帝的权势,乃至于进一步吞并慕容垂的地盘,重现当年前燕的辉煌。
387年,前秦关中地区内乱,慕容永趁机发兵攻入关中,却在河西地区遭遇后秦的姚苌,双方大战一场,慕容永溃败而走,麾下残余兵马都投降了后秦,西燕再无法窥伺关中。
西边不行就换个方向,390年,慕容永休养数年,集结重兵攻打洛阳,他面对的是东晋大将,淝水岸边一声吼的朱序。朱序见识过天下最大的场面,对慕容永完全不放在眼里,没有采取防御态势,径直引军渡过黄河,前往黄河北岸阻击西燕的大军。
两军在沁水一带交战多次,朱序连战连胜,斩杀一名西燕的领兵大将,慕容永败退,朱序又派出两路兵马追击,在太行山脉再次击败西燕兵马。慕容永退到上党,朱序不肯放过他,亲自追击,在西燕境内盘桓二十余天,直到后方翟辽意图入侵的消息传来,才收兵离去。
391年,慕容永再次发兵南下攻打洛阳,这次朱序都没有出马,东晋河南太守便击退了西燕军队。慕容永西出关中和东进洛阳的谋划接连失利,又不敢翻越太行山直接跟慕容垂交手,只能乖乖缩在山西,无法扩张领土。他一共有八个郡的地盘,人口七万余户。
392年,慕容垂发兵攻打新建国不久的翟魏,翟魏国君翟钊立即向慕容永求救。西燕国内出现意见分歧,一拨人认为应当坐山观虎斗,看翟钊和慕容垂两败俱伤;另一波人则认为两国强弱悬殊,如果不实际出兵救翟钊,也可以发兵声援,威胁慕容垂大军后路,迫使慕容垂撤军。
慕容永采纳了第一种意见,结果翟钊仅仅顶了三个多月,便被慕容垂亡国。翟钊投奔西燕,慕容永册封他为车骑大将军,翟钊野心勃勃,盘算着干掉慕容永篡夺皇位,阴谋泄露后,慕容永当即诛杀了翟钊。
394年,慕容垂巩固了后燕,排除了国内的反对意见,终于决定对西燕动手。他倾全国之兵,在邺城集结,却拖了一个多月没有动作。
慕容永接到后燕的情报后,第一时间拼凑了五万余兵马前往台壁,要借助太行山险要的地势阻击。等啊等啊,等了一个多月,没有等来后燕一兵一卒,慕容永心中疑虑,认为一定是慕容垂找到了什么秘密道路,便将兵马分散到太行山的各个山口。
慕容垂查探到西燕动向,立即发起攻势,势如破竹攻入天井关,直指台壁。慕容永手忙脚乱的让西燕太尉出兵救援,结果连连失利,后燕大军将台壁团团包围,猛攻不休。
慕容永赶紧调回被他分派到太行山各地的兵马,引军救援台壁,半路上得知驻守潞川的老搭档刁云慑于后燕军威,献城投降,一怒之下喝令斩杀了刁云的妻子儿女。
五月中旬,慕容永赶回台壁,慕容垂早已选择好位置,摆开阵型,安排好了伏兵。两军决战之日,慕容垂且战且退,将慕容永引入伏击圈后,精锐骑兵呐喊着杀出来,截断了慕容永的后路,慕容垂再发动全面进攻,将慕容永的五万大军彻底击溃,斩杀八千余人,逃散和被俘虏的不可计数。
慕容永仓皇的逃回长子,沿路的西燕将领得知前线战败,纷纷主动投降了后燕。
六月,后燕大军陆续抵达长子城下。
慕容永想要投奔后秦,他手下的人劝说他坚守长子,认为长子易守难攻,慕容垂又是七十岁的老朽,没准哪天就坚持不住,时间是站在西燕一方。慕容永也不想放弃皇帝的宝座,就决定死守长子,并派人向周边各国求援,希望东晋、后秦和北魏都能出兵救援, 不要让后燕吞并西燕的地盘,继续发展壮大。
后秦没搭理他,但东晋和北魏的皇帝都认可后燕的威胁,各自调派了数万兵马,要去救援长子。
然而没等到两国援军抵达,长子城的攻守战持续了不到两个月,八月,有守城将领开城投降,后燕大军潮水般涌入长子,将慕容永以下的西燕君臣尽数擒拿。
慕容垂被杀了那么多家人,自然不会轻轻放过慕容永,当即下令,斩首了慕容永及三十多名西燕大臣,彻底吞并了西燕八个郡的地盘和昔年前秦皇帝御用的车马服饰。
慕容永从卖靴子的小贩开始,投入慕容冲军中,仅仅两年时间,就弑杀君主,自立为皇帝,发家的速度不可谓不快,他在皇位上坐了八年,在当时的乱世中,称帝的时间也是相当长,算是狠狠的过了一把皇帝的瘾头。可惜他的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不足以支撑他的地位,对外连战连败,只能借助地势守御,又不能收拢手下的人心,结果在当世最能打的慕容垂一通进攻下就国破身亡。他的西燕国祚太短,国力太弱,连一个善终的皇帝都没有,以至于后人的《十六国春秋》中没有独立列出,传统的“五胡十六国”中,就没有西燕的名头。